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博山九歌会计培训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2-20 08:38:21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95

上饶文脉3

广丰:苍山秀水风光奇

广丰位于上饶市东南部。东至浙江省江山市,北至玉山县,西至上饶县、信州区,南至福建省浦城县、崇安县。位于武夷山东段北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山脉连绵,峰峦叠嶂,铜博山主峰海拔米。西北山地丘陵起伏,沟谷与田园相间,山川秀丽,景色奇特。丰溪河,发源于仙霞岭、铜锣山,自东南向西北横贯广丰,流入上饶市汇入信江。

凤溪河

原始野性的铜博山

前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知名词曲作者在铜博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在铜博山赏秀水苍山,参观了北宋抗金名将张书业、明代文学家卢怀、清代诗人徐兆伦等名人故居。探访高阳、石人堤、红军岩等革命旧址,探秘铜泊山原始森林,瞻仰九仙山古堡,徜徉佛教胜地百花岩,吃着高山村村民的竹笋、野芹菜,词曲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受如何?他们眼中的铜波山呢?

通巴山

-来自江苏的作曲家庄涵说:“铜博山满目新绿,百花争艳,如诗如画,如歌如梦,是藏在大山深处的宝石。”

--上海歌词作家、歌词理论家贾立夫说:“铜博山的原始风格、原始野趣、原始灵性、原始情调,让人心旷神怡、摇曳生姿。”

--江西作曲家、音乐作家宋锦说:“山高水长,潺潺清丽;可爱如上饶美女陈红,鲜美可口。”

--《这是我的祖国》作曲卢永春说:“铜博山是香格里拉,是童话,让我回归质朴、焕新,内心的激动抑制不住。”

著名作曲家、歌唱家沈辰说:“铜泊山的米酒甜,新茶醇,豆腐鲜嫩,山茶油香,野芹菜味凉,山泉水可爱,就像我心爱的歌。”

作曲家、星海音乐学院教授陈述刘说:“不远处,风

尘仆从铜博山采风,秀美的山水、厚重的文化、淳朴的村民,让我不虚此行。“

来自浙江的词曲作者单卡在第一天早上游览完俊潭湖后,写下了三段题词。第一:“海去苍茫天为岸,山登顶我为峰。”第二:“燕出山河,追到阳春白雪。”第三:“钹声奏金声,山河藏灵性;为你唱一首歌,还一份情。”

违禁古迹

铜波山是一座千年禁山。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被禁的传统。在被禁止的土地上,不允许在家散步,不允许耕种和狩猎,也不允许砍伐树木和原木。从唐宋到明清,铜博山被历代封禁,有史可考。明代李宏详细记载了前朝对铜博山的封禁。乾隆五十四年9月13日,禁碑仍矗立在钹下的乡间。最后一幅清末官府绘制的铜锣山禁印图,直到“文革”才被当作“四旧”烧毁。几千年禁酒令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今天美丽而神秘的铜钹山。

白花岩

这座位于福建交界处的大山,浙赣两省,45万亩森林,数万株千年树龄红豆杉和数万株天然红豆杉,香榧、银杏、厚朴、木莲等多种野生植物,鸟类、走兽等野生动物20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100多种,黄腹雉、毛冠鹿、猕猴、云豹、穿山甲、熊、鹰嘴豆等受侵蚀构造和地形影响,铜博山形成了险峻的山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构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观。瀑布、溪流、峡谷、河岸、山峦、湖泊点缀其间,处处青山绿水。

三叠系岩石

三叠纪岩石的“三洞人”

千年禁令在这里增添了神秘感。从唐到清,这里是农民起义的根据地,超然者的修身养性之地,出生者的藏身之地,文人名士的拜访之地(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百花岩,登岩看三省),遗留古寺众多

以“仙”“神”命名的山水有很多,如九仙山、九仙湖等。

天贵岩壁专题

历史上,上饶之所以建城设州治府,是因为北平灵山和南平铜博山都是上饶的精神镇山。铜锣山也是闽浙赣三省的屏障山。历代农民起义军在此修筑石砌城堡,开山凿路劈开五个交通行省,修筑五道关隘守卫。山间还留下城堡、隧道、隘口,烙下许多故事。

天然狮鹫山

灵鹫山是广丰县东阳乡境内的一组群山。远看群山,名灵鹫山。在主峰灵鹫山北麓,有一座始建于唐、元、和三年(806-820年)的古刹,名为灵鹫寺,是江西省14座重点保护古刹之一。

灵鹫寺由唐朝两位僧人明道、智开创立。传说这两位和尚曾千里迢迢到名山游览度假村。来到灵鹫山,他们看到群山叠嶂,云雾绕峰,像兀鹫展翅,在空中翱翔。上面有五座山峰,雄伟壮观。他们不由得说:“灵久飞,此弘法胜地也。”他靠山吃山建了一座寺庙。五代时期(907-959)南唐王信奉佛教,灵鹫寺香火鼎盛,规模不断扩大。元代(1260-1368年),广丰县设立僧会,管理灵鹫寺僧人事务。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广丰县在灵鹫寺设立僧社部,管理县内僧人事务,监督僧人行为,负责僧尼考试。自唐代以来,灵鹫寺一直是周边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佛教事务蓬勃发展。南宋诗人杨万里到灵鹫寺游览,写下《苏灵鹫寺》诗两首。一朵云:“初疑夜雨忽转目,是山泉彻夜响。无语流黔西,多声出山间。”

格里芬神庙

灵鹫山山清水秀,10余处奇景:

“狮鹫岭峰回路转”--进入灵鹫山,环顾群山,只见群山盘旋腾跃,峰峦盘旋如狮鹫飞翔,白云飘荡如轻纱,山势险峻秀丽。

“两狮对决”--格里芬

庙前有两座山峰相望。山形如狮,姿态雄伟威武。护山寺平安,不知疲倦。

“云梭古城”--顺着灵九岭,向东百余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城市遗址。这里峰回路转,白云断绝,群山掩映在云间,“云雾绕山城”。仿佛置身于“山城在不在,尾蚴为门。空虚关不上,留不住”的“黄昏云村”境界。

“五老并立”--五峰并立。有诗云:“五老山峰天成,旁禅林可名。有灵山如太极,似画卷。”

“玉山古村”--灵鹫寺右侧有一座形似木鱼的山,林木葱郁,古树婆娑。风吹过森林,像和尚敲着木鱼。

“蒋巷石洞”--木鱼山下有一石洞。洞内奇石形态各异,姿态逼真。据传,蒋相公曾在此炼丹多年。

“岩遗仙炉”--沿“蒋巷洞”过木鱼山后,岩中留有丹灶,至今仍完好无损。岩壁上的原始铭文剥蚀,难以分辨。

“天池晨旭”--灵鹫峰,有一处天然池水,碧波荡漾,银色荡漾,一轮红日仿佛从池中跃出,冉冉升起。

...

辛弃疾最爱的博山

清同治十一年《广丰县志》记载:“博山,古名通源峰,与鹤山对峙于县西北二十余里,唐天台僧绍果在此建寺。”这部志书第7卷的绘图文章,详细而具体地标注了博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辛弃疾很喜欢博山,常来小住,与湖瓢泉同游。

博山寺始建于唐开元(713-741)天台德绍佛教。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高僧大慧宗果奉诏踏足博山,弟子有悟本、兰亭、石泉、五竹等,繁盛一时。一生钟爱林泉和石头的辛弃疾之所以钟爱博山,不仅是因为这里环境幽静、风景秀丽,还因为大惠宗皋及其弟子吴本的政治主张与他相同,都主张抗金。辛弃疾住在博山

或在林中取泉,或与大徽宗杲、务本彻夜长谈经世之道、复国之策、治国之道。博山因林木茂密,曾满是泉水。

博山景观主要包括九龙戏珠等2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