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会计证电算化实操论文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2-05 08:44:44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147

提高中职生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探讨

会计电算化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提高电脑化专业教师实践水平、改革课程设置、加强电脑化模拟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是提高中职学生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需要大量具有较强会计电算化实战能力的人才,学校应以此为目标,培养应用型毕业生。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教师自身必须有实战经验,才能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那么,教师是如何获得这些技能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需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相应培训,或者专业培训,更新知识和国家财税相关信息。二是专业教师要深入一线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会计专业教师每两年开展一段时间的岗位实践培训,紧跟国税改革步伐,真正了解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利弊以及如何改正。三是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根据实践内容上机练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时记录相关要素,并将相应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有效。

二、参照行业标准,改革课程设置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比例低。在专业课程中,如果只开设会计电算化一门课程,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只能满足考证需要,根本无法系统掌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二、缺乏系统性

好、仿真度高、实用性强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且电算化教学软件单一,版本过低,不能及时升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增加电脑化课程的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涉及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用电算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知识等,这些内容绝不是一门课程就能全部涵盖的,应增加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

二是拓展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比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前都是采用人工模拟训练。作为会计专业,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有必要针对上述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的电算化模拟操作实训。

第三,选择或编写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实践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一线教师采购或组织系列实训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突出模拟。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应全方位模拟企业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有利于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软件设备中,应配套两种以上通用财务软件,并定期升级版本。

三、加强模拟案例教学,全面提升实战能力

模拟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决策性功能的模拟综合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模拟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模拟案例,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目的,编写模拟度高的案例;其次,模拟案例由学生在课堂上自行查阅,分组讨论,教师指导、提示、总结;最后

学生撰写培训报告,总结对案例的深入理解和获得的知识。还可采用小组学习(每组模拟一家公司,设置相应的名称、岗位等)、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等课堂活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应用、计算机操作等综合技能。会计电算化模拟案例可以广泛应用于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是教师提供的模拟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次是手工会计实训中使用的案例,再转向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复,让学员进一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体验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会计电算化模拟案例的选择应遵循模拟性、实用性、典型性、全面性的原则。时间也应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会计电算化模拟案例的特点来选择。在案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一线企业,收集会计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相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案例和。第三,通过资源在线共享,可以从相关资料中收集和修改模拟教学案例。

四、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专业水平

深化校企合作,可以全面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途径,使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当前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和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也有助于会计电

计算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既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校企合作的方式包括:

一是与财务教学软件制作或发行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一体化实践基地培养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人才,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是学校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课题研究或专业培训。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应及时了解计算机化软件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的热点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系统的编写会计电算化培训教材。

三是学校可以定期从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案例讲座和实务指导,做到教师教、学生学活动紧。

四是可根据学校实际,分批、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岗前实习,培养学生在会计凭证填写、各类明细账和总账登记、成本核算与分配、税费计算与申报等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

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实战能力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获得这一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在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之外,为学生提供岗位实战锻炼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优秀的实际操作能力,将来为社会和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提高中职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7-16

会计电算化试卷的实践能力07-21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试卷09-09

中职会计教育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6-20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

学术改革探索论文08-13

如何提高中职对口生英语阅读能力论文08-29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成本核算实务教学论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