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财政部和人社部联合发文,探索建立会计职称相同或相近科目互认互免等衔接措施。
具体实施:北京、湖北、福建、广西等多地已经明确注册会计师对应职称资格。例如,在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对应中级;在湖北地区,注册会计师对应中级或审计师;在福建地区,注册会计师对应中级或审计师;在广西地区,注册会计师对应中级或审计师。
政策影响:这种互通互免政策的建立,意味着拥有其中一个证书的人员在考取另一个证书时可能会享受到免考部分科目或者减少重复评价的待遇,从而减少了考生的学习负担和考试成本。
政策内容: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要建立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科目互认、减少重复评价,畅通会计人才流动、提升的渠道。
政策意义:这种互认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考生的学习负担和考试成本,还可以促进会计人才的流动和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素质和竞争力。
科目对比:注会CPA有会、财、税、审、经、战六个科目,而中级会计有会、财、经3个科目,高级有偏综合的一门考试。两者体系考试中有不少重合之处。
科目特点:中级会计实务综合性较强,主观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财务管理这个科目考试满分为100分,其中客观题60分,主观题40分,计算公式是比较多的,计算量大;经济法书本最厚,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
有效期规定: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各科目成绩存在两年的有效期,如果考生觉得一年内通过考试难度很大,可以分两年参加考试。
有效期变化:尽管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成绩有效期一直是2年,但是近年来有关中级会计师考试的流言四起,很多考生都在担心中级会计师取消2年3门的相关政策。
报名条件对比:注册会计师报考只需要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而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报名条件包括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报名条件差异: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的报名条件是不同的,不符合要求的不能直接报考。
学习策略建议:考生可以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证书。如果考生的学习时间十分充足且基础很强,有过中级或注会考试经验并急需证书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可以一次考3科。
学习策略调整:由于中级会计实务的难度最高,很多同学都付出大量精力来攻克该科目。因此,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要适度地分量记忆,做到今日事今日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