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级会计实务中,资产的入账价值是指企业在取得资产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资产成本。不同的资产类型有不同的入账价值确定方式。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购买价:即购买固定资产的实际支付金额。
相关税费: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只有不能抵扣的税费才能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这些费用是为了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支出。
安装费:固定资产在到达目的地后往往需要安装才能投入使用,这部分费用也是固定资产成本的一部分。
专业人员服务费:例如员工培训费,这些费用虽然与固定资产直接相关,但由于不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因此应列入当期损益。
弃置费用:某些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可能需要处理,产生的费用应在固定资产的成本中体现。
工程报废损失: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报废,相关的损失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盘盈固定资产:按照前期重大差错处理,以重置成本为入账口径。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或减去补价,并加上或减去换出资产应缴纳的增值税和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费用:
如果支付的补价包含增值税,则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补价总数+换出资产应缴纳的增值税—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费用。
如果支付的补价和进销增值税差额分别给定,则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不含增值税的补价+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费用。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资产的入账价值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入账价值应该是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和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孰低口径,再加上初始直接费用。
资产的入账价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同时,不同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可能会对资产的入账价值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