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国贸为什么学会计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2-22 08:29:19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8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会计工作落实各项管理职能。许多高校都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对学校会计不感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实证研究教学改革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角色定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阅读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对此,中国将被列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非会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不同。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具备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会计学专业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会计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可见,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将以外贸业务为主,所以为他们开设课程的目的应该是“懂会计”,利用会计信息为专业服务,而不是“做会计”。也就是说,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基本理论,了解会计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的编制,解读相关财务报表,树立会计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具备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调查表基本情况

本文借助问卷调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调查对象为湘南学院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

是考察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目标;二是调查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满意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9份,回收率较高。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对课程兴趣和学习目的的统计分析。

表1课程兴趣及学习目的调查统计

来自表1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并不了解这门课程,但这并不影响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他们也认为开设这门课程是必要的。结果还表明,许多学生不了解国际贸易专业与。因此,要求教师掌握一些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知识,并在开始时,介绍一些国际贸易专业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重要性。大多数学生不想当会计,这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查统计。来自表2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方式还不够丰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而学生更喜欢案例教学、师生互动、现代教学手段等,也可能是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从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感兴趣。仍有多达17名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想: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以后不做会计了。“我为什么要学会计?”“学会计有什么好处?”“学会计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等等。

2.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目前,会计教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目的、会计知识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模糊,以致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他们认为他们只需要设置会计科目和

账目、复式记账,以及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财务报告等,这样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账务对应,容易引起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做账”上,但财务报告这部分用的时间有限,没有报告分析的内容。因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是有利息的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与国际贸易专业对会计知识的需求是不一致的。

3.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通过对会计教师的访谈,大部分教学还是“粉笔+黑板”。它的优点可以用板书的方式讲解学生不懂或有难度的地方,缺点是难以详细介绍会计图表、账表、实物等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91%的学生赞同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会计本身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技能操作性。但现在大多数学校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临时抱佛脚”地灌输会计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实际案例少,没有实际操作课时,让学生觉得会计高深莫测,产生畏难情绪。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特色的改革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决定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迫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效果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置基础课程“”。并让学生认识到在外贸企业工作,了解财务报告将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让他们明白只有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后,才能创造性地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国际商务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将会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会计

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和学习会计知识的实用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给出一些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开始时回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产生对课程的兴趣。

(二)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

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是企业未来的管理者,应具备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决策的能力。因此,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懂会计并能运用会计信息为专业服务的人才。因此,只有将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教育目标与专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区分开来,才能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会计类课程,满足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需求。

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设置两门会计学必修课,即“会计基础”和“外贸会计”。“会计基础”课程应是“原理”与“初级”的结合,从而形成“会计基础”课程。内容应包括:第一章绪论:介绍会计的基本知识,如会计的概念、特征、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方程式、会计的基本前提等。第二章会计循环:介绍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与账簿、试算表与结算,使学生熟悉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第三章是结合专业特点对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从国际贸易专业特点出发,介绍了运用借贷记账法核算各行业企业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中的经济业务。第四章:财务报表及分析:介绍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会计报表的理解。强调运用特殊会计方法分析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学生建立会计报表分析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性概念,在了解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上,了解主要企业的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