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厦门会计学曲晓辉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2-16 08:41:31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50

“世界会计论坛嘉宾”曲晓辉:做清心寡欲的学者

编者按:五月来到你我身边,距离世界会计论坛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论坛组委会和CFO导师之友工作小组正在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全球金融精英早已翘首以盼,世界的目光正转向浙江绍兴,期待共同见证这一盛会。我们继续介绍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曲晓辉。

曲晓辉摄

中国第一位女博士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会计教授协会会员、美国协会会员、全国综合性大学会计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

原以为岁月如江河流淌,其间该留下的自然会留下来;学术如江河、日月,真正的学问会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基本方针。花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没有必要夸耀是否有学术贡献、贡献大小,更不必评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留给后人评说。当然,学术争鸣不包括在内。光阴似箭,转瞬即逝,已经跨过知天命年龄的人,没有时间花在浮光掠影的事情上。只有脚踏实地,争分夺秒,干点实事,才能与花甲之年的临近相称。生活并不容易。有机会、有能力为社会、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是一种福气。-曲晓辉

自从我博士毕业后。1989年留校任教于厦门大学,主攻财务会计和国际会计。25年来,我亲身见证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参与了相关研究和咨询,形成了一系列认识,取得了一些成果。

第二年(2001年),我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这是继1991年访问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六个月后的第二次北美之行

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访问,加上访问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我在海外经历了两年多。这些经历无疑是一笔财富,提升了自己,也看到了差距。其中,对国际大势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把握。恰在这段时间,中国将成为21世纪中心的舆论也甚嚣尘上。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从事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开展基于国际背景的学科建设,我有一些想法。

1

国际化视野下的教学与课程改革

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本分。因为有海外的经历和思考,也因为我的主要教学研究以国际会计为主,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组织、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我自然而然地注入了国际元素。从事国际会计的教学和研究,要及时了解最新进展,备课压力自然更大。由于近十年是国际会计领域标准和实务变化最快的时期,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我尝试阐释指南和做法的最新进展,给出逻辑关系和基本观点,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鼓励和带领部分学生开展相关研究。教研并举是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也是高校教师应秉持的教育理念。

在研究生招生中,我一直坚持在英语命题的专业课和面试的专业课中加入英语对话的过程。组织学生学习、翻译国际标准和相关资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专业基础。在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过程中,包括组织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科研项目,布置子课题和具体研究任务,不定期召开小型会议进行讨论研讨,鼓励学生爱上科研,积极投身科研

研究,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这些著作对培养青年学者的成长颇有成效,不少青年学者毕业后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也尽量体现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要求。近年来,他主持了我负责的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国际化教学改革--按照国际顶尖商学院相应学科国际高水平硕士点培养标准,设置和金融学研究生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程度,实现金融学研究生课程全部采用英语授课。对于留学生而言,将具有中国机构背景的教学活动融入体现国际教学理念、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教学内容,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2

基于本土的国际会计研究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质性相似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10年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我和我的团队从我国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IASB重组的政治分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协调与启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会计准则趋同的经济后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回顾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应的定量研究,创新性地修正了Jaccard系数,使其适合于全面衡量会计准则趋同程度;首次在国内区分“缺失”与“发散”规范;首次使用详细的会计准则精确比较点,主要以资产估值相关准则为测试对象,分阶段考察国内外会计准则趋同程度和变化趋势。并尝试创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计量方法--模糊聚类分析,首次全面检验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的趋同程度,并发表文章。

3

国际化环境下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平台搭建需要长期积累、细心历练、深刻反思,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基于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学位和学科建设的积累,我组织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示范、协调、组织申报国家“985工程”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院,组织上两次国家重点学科评估申报,组织迎接教育部评估,在学科建设各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也让我认识到,学科建设是每一位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本学科领域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在学科建设的工作上,2004年我认为是具有公益意义的。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我受委托组织撰写了《国家社科“十一五”规划应用经济学学科调研报告》,对学科结构进行了概括性描述。

回顾对部门的贡献,我感到最自豪的是率先示范国家会计硕士项目(MPAcc)。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才供需偏差日益严重,学术型人才过剩,专业教育亟待规划和发展。从1997年开始,我大量检索会计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积累了7万余字的论证材料,并获得了多方支持,向国务院学位办和财政部会计司汇报,争取设立会计MPAcc。该项目得到了相关单位的支持。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请了一批专业人员进行论证,2004年开始试点。国务院学位办的同志认为,MPAcc项目的国际示范是所有专业学位申请中最好的。十几年来,我尽可能地参与了我国会计专业学位项目的全方位筹备和讨论,包括目前正在论证的会计博士学位(DPAcc)项目,以期为我国会计专业学位项目的建立、发展和

尽善尽美,竭尽全力。

4

搭建学术平台,履行学者义务

本世纪初,我依托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先后20次牵头组织各类活动,参与制定“十二五”科研规划。这些活动促进了国内外学者的交流联系和学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