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庆祝会计学会成立发言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2-09 09:10:25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97

庆祝学乐佳同乡会成立20周年工作报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迎来了新国家科学发展的春天,也迎来了中国协会的诞生。

我有幸在华社组织成立、蓬勃发展的20年间,在历任华社社长的领导下,在在座各位和今天不在这里的老一辈学者专家的支持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借此机会作一个报告。

池海滨会长对学会的工作成绩和评价作了高度概括和简要总结;从理论的角度,葛家鹏副校长的书面发言评价了50年来,特别是20年来的理论发展;朱德慧副院长结合鞍钢实际情况介绍了管理会计的一些问题。我想从学习如何组织和推动学术研究方面谈谈个人体会,希望今后能从中吸取教训。

一、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和推动技术攻关活动,是保持社会旺盛活力的关键

生命在于运动。一个社会的生命在于组织和推动学术活动。中协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受到广大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支持和喜爱,源于其20年来对会计领域各项学术活动的目标、规划和不懈的组织和推动。

正是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术活动,我们才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每一项重要举措都得到了理论界的支持:新的理论成果开拓了我们会计改革的思路;理论研究的一些成果支持了我国会计改革方案的出台;在这些方案的实施中,我们理论界进行了很好的宣传和引导,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从成立之初,原:http://就提出了开展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建立了具有沈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历届理事会都肯定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目标,以及

要求在世纪之交形成这一理论方法和体系的初步框架。

这个目标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在会计上借鉴国外的重要教训,即复制是一种严重的现象。因此,提出“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和体系”的目标,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其作为长期目标,确立会计理论研究的奋斗方向,便于拟定各阶段计划,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活动;二是明确要求学术研究活动的组织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即结合中国国情,结合实际工作,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会计理论,否则就毫无特色可言。因此,提出“中国特色”不是赶风头、学套话。

近20年来,为实现这一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在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研究,以及一些具体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例如,对会计本质的探讨,对会计目标的阐述,对会计职能的研究,对具体会计方法、准则等具体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现在的问题是,理事会第四届、第五届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形成理论方法体系框架的目标尚未实现。近20年来,在对许多局部问题的研究中,结合中国实际,得出了一些必要的结论,但离制度的真正形成还有一定距离。在我们庆祝中协成立20周年之际,一方面为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仍需努力。

笔者认为,其应用存在一些基础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比如,会计是否应该而且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在这一点上,公开反对的人不多,有疑虑的人却不少。至少我们还没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系统的解释中国会计是不是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因此,“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和体系”这一说法如果还能成立,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这个理论问题

需要研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对会计核算是否有特殊要求?例如,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的经济模式与私有制为主体的国家的经济模式是否对会计核算有不同的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特色的问题,我们现在回答不清楚。从概念上讲,既然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所以说理可以,但具体答案要深入研究。我们一直在工程投标中,关于“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部门问题研究,从投标单位提供的论文来看,还比较抽象,多是研究国外,与国外比较。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目前对国外的研究大多是研究国外现在是怎么做的,缺乏对国外会计发展有多少个重要阶段的研究。国外财务会计发展到现在水平的理论和方法是否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其发展阶段是否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发展状况

展览的特点是适应性的。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如何,当时国外的会计情况如何。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讲清楚,然后从中吸取教训,讨论中国应该有什么特点,可能更容易说。

2.“中国特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中“会计”概念的含义是什么?与一般的“会计”概念是否不同?这也是一个需要厘清的问题。正是因为观念上的分歧,才对“中国特色问题”产生了怀疑。现在我们讲会计,似乎只是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即纯粹的方法体系。但是,我们提出的“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和制度”中的“会计”概念大于财务会计。它不局限于一般的财务会计,它既包括会计学、管理会计,也包括会计管理的整个会计体系(管理体系、监控体系、人才培养管理等)。

3

适应我国国情(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等)的会计管理制度设计、改革和发展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和方面?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也分析肯定了中国会计应该具有特殊性,承认会计应该适合中国的民族大清,但具体哪些方面与中国国情和会计相关,并没有具体论述。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做过的事情也没有得到理论上的总结和抽象。比如,在会计准则的设计和制定上,我们实际上是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了选择。十几个标准都考虑到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没有把单独考虑的情况抽象出来。是什么制约了我们向外国学习?另一个例子是管理会计。有人不承认中国有管理会计。那么,中国有管理会计吗(当然,这个词是从西门借来的)?中国是不是在80年代开放以后才有了管理会计?这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班组经济核算就是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方法,国外的一些管理会计也借鉴了我们的经验。也许西方的管理会计大多体现在书本上,我们在实践中也有很多东西。我认为,管理会计不仅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也是在计划经济中发挥会计管理作用所要求的(如果我们承认20世纪50年代的班组会计就是管理会计的内容)。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有必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研究。所以会计还有很多中国特色的东西。例如,我国《会计法》在国际上首屈一指,其规范的范围和针对的对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当然,不能不考虑发展阶段特征就谈特征,研究阶段特征很有必要。把握中国会计的发展必须把握几件事,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自第一届理事会提出这样的目标以来,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如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条件不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提出,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