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毕业后去哪里?两大电网占36!湖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去向统计出炉!
电动青年名片、关注与星标
由于微信改版,只有明星能及时看到我们的新闻
想知道电科学生的就业率吗?
他们毕业后去了哪里?
国内外深造情况如何?
重点地区和领域就业形势如何?
那就跟着小编一起观看吧!
用数据为你解答
湖大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去了哪里?
01
毕业生规模和分布
分度尺寸
2020届我院毕业生341人。其中男生236人,占毕业生总数;女生105人,占毕业生总数。
全日制在校生308人,占毕业生总数;非全日制33人,占毕业生总数。
毕业生专业分布
电气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来自6个专业(本硕博各3个)。
毕业生比例最大的是电气工程(硕士)
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我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主要来自华中地区,湖南省是主要生源地,省外毕业生主要来自湖北、河南等省份
02
就业率
按学历分列的初次就业率
按性别分列的初次就业率
从性别看,女生()就业率略高于男生(),其中男生()入学率高于女生(),女生()签约率略高于男生(),男女生就业率基本相当。
03
就业结构
上学或深造
我院积极引导毕业生继续深造,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研究生升学率,支持和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2020届毕业生升学率为,其中,国内升学率为,国外升学率为。
来华留学
2020年毕业于我院
选择来华留学的学生有16人,其中“双一流”学生14人,占学生总数。
出国留学
我院2020届毕业生有2人选择出国深造,占毕业生总数。香港理工大学和利兹大学分别入选。
就业单位性质
从就业单位性质分析,2020届毕业生中,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民营企业。
就业区域流动
从就业区域流向来看,华中地区就业毕业生人数最多(),其次是华南地区(),华东地区()。
重点就业单位
01国资委直属大型央企用工情况
我院2020年毕业并在国资委直属大型央企就业的共有145人,占就业总人数。
02集中就业单位
2020届毕业生5人以上就业单位6家,招聘毕业生176人,占就业总量。招聘100人以上的单位是国家电网公司,签约112人。
离校后失业情况
2020届我院未就业毕业生17人。通过对这些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未就业毕业生主要处于升学状态。
*数据仅供参考
日月不晚,四季催催
过去的收获与成长,将是未来追梦航程的基石
愿每一个湖大电气人
在一份全新的工作中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yyds!电网年薪36万?”
“清华大学电机系就业统计出炉!电机系毕业后去向何方?”
“清华电气博士投身电网,离职转AI,电气工程真的不行吗?”回到学乐佳看更多
湖南毕业生何去何从
!湖南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出炉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刘振东黄静)“最难就业季”,湖南高校毕业生去哪儿了?近日,省教育厅通报了全省普通高等学校2021届毕业生第一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423062人。截至今年8月31日,我省已毕业375507名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教育”
研究生就业形势最好
据统计,今年我省本科毕业生181656人,落实毕业去向159690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高职高专毕业生216371人,落实毕业去向19272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研究生25035人,已落实毕业去向23088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从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生最好找工作,而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
“解析”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学历仍是大学生就业的“标尺”。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学历成为考量因素之一,因此级别越高,就业率越高。而且就业形式依然严峻,很多本科生会选择继续深造。
“性别”
男女毕业去向落实率基本一致
2021年全省男毕业生196090人,已落实毕业生174238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女毕业生226972人,已落实毕业去向201269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解析”
仅从男女毕业生之间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来看,基本持平,男性毕业生略高。湖南师范大学肖老师表示,不同专业的男女毕业生就业率不同。从学习的角度看,女性更细致、更吃苦耐劳。但从综合表现来看,男性在各方面条件下选择的工作范围较大
所以男毕业生可能从这一点毕业,落实率会稍微高一点。
“生源”
农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城市毕业生
2021年湖南省应届毕业生325403人,已落实28981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非湘籍生源毕业生97659人,已落实毕业去向8569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此外,今年市区毕业生139809人,已落实12072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农村地区毕业生283253人,已落实毕业去向25478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案例]
在湖南多所高校,农村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一直被视为头等大事。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贫困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学校还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每生每年5000元助学金,专门为贫困学生设置勤工助学岗位40余个,定期为贫困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学业辅导、扶贫扶智等。
“目的地”
过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2021年共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包括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博士后入职、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等)212644人,占毕业生总数;灵活就业(含其他就业形式、自由职业等)共计112074人,占毕业生总数;自主创业1760人,占毕业生总数;升学(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出国深造等)49029人,占毕业生总数;共有40468人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占毕业生总数;暂未就业(不愿就业)共计7087人,占毕业生总数。
统计数据还显示,在已就业的37万余人中,共有
303498人在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就业(本部分仅分析三类就业去向:以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以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和以其他就业形式就业,下同)。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录用4661人,比为;事业单位就业52935人,配比为;企业就业233199人,比为;部队2870人,配比为;554人到建制村、乡镇和社区单位,比例为其他9279人,比例为。
“区域”
毕业生在本省就业
湖南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家门口就业。2021年,不同地区在工作单位就业303498人(本部分仅分析以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以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和以其他就业形式就业三类就业去向)。其中,湖南省就业179957人,比为;泛珠三角地区就业62188人(含港澳台地区单位,下同),比例为;泛学乐佳三角洲地区就业29755人,泛渤海湾地区就业10226人,比为;西南地区就业9507人,比为;中部地区就业6720人(湖南省除外,下同),比为;西北地区就业4061人,比为;东北地区就业1086人,比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