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厦门会计学的矛盾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1-27 08:31:02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83

存货跌价还是欺诈掩盖?

-康美药业2020年年报五大疑点

黄世忠摄

厦门国立学院

4月27日晚间,卷入造假丑闻、陷入诉讼漩涡的康美药业披露2020年年报,亿元巨亏再次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与年报一同披露的还有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2020年,康美药业已累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亿元,其中根据账面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高达1亿元,核算了全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和2020年净亏损。

康美药业2020年年度报告足足340页,但在报告附注中,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核算净亏损的说明只有4页,给人一种遮遮掩掩的感觉,似乎有很多难言之隐。2020年,康美药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亿元。是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真实下降,还是以往年报重述中虚增存货的掩盖?笔者认为,康美药业2020年计提的巨额存货跌价准备是否名副其实,无疑是个大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投资者有权了解巨额存货跌价准备背后的真实原因,监管部门有义务责成康美药业管理层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中介机构有必要从专业角度发表审计意见。

疑点一:库存增加的依据是什么?

2019年4月30日财务造假事件爆发后,康美药业重述了财务报表。2017年末调减货币资金余额1亿元,相应调整2017年末存货余额1亿元。增加的存货(中药饮片)在报表重述后的存货余额中占1亿元,在重述后的存货余额中占1亿元。如此大的调整,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质疑。2019年8月17日,笔者在《云顶财经》上发表了《八问康美药业》(后发表于《会计月刊》)。第三个问题直指康美药业的存货真实性。摘要如下:

“根据专项指示,

虚增存款、虚增收入、虚增收益减少对应的项目主要为存货(中药材)增加1亿元。问题是,增加的库存在数量和价值上是真的吗?是否需要聘请独立第三方对此进行核实?是否需要计提折旧损失准备?是否涉嫌粉饰虚构销售业务?……康美药业存货占总资产比例特别高,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财务分析师不断质疑其存货的真实性。在重述财务造假、增加存货后,康美药业2018年末存货余额高达1亿元,占其总资产1亿元。2018年末,康美药业银行借款、应付债券、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刚性债务合计1亿元。公司能否按时足额偿还这些债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亿元存货是否真实。这些存货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不仅关系到现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是否会被误导……在财务造假已经公开的情况下,预计康美药业将一次性明确存货等资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免未来继续通过计提存货跌价损失或结转营业成本等方式伤害投资者和债权人。“

从近期披露的信息来看,对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关于增加存货的依据是否充分的质疑,康美药业并没有认真对待。2020年计提的1亿元存货跌价准备是否有“洗大澡”之嫌?康美药业的管理层和治理方有义务解释清楚,否则将构成另一种形式的虚假信息披露,很可能面临再次被处罚的风险。

疑点二:三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2019年、2020年,笔者在给中注协、ACCA举办的培训班讲授《财务造假与审计失败防范》时多次指出,判断康美药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以从三个标志来判断: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后,毛利率是否大幅下降;(2)是否发生债券违约;(3)是否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这三个

在迹象中,只要有一个迹象,基本可以判断康美药业存货不实。至此,这三个迹象同时出现,从会计角度说明康美药业当时增加的存货中可能存在虚假成分。

1、毛利率异常意味着什么?

图1为财务造假丑闻披露前后康美药业毛利率情况,其中2016年至2017年毛利率为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前的数据,2018年至2020年毛利率为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后的数据。可见,2019-2020年毛利率大幅下降,既有2016-2018年通过降低营业成本虚构经营业绩的推波助澜,也不排除2019-2020年试图通过变更营业成本“消化”虚假存货的可能。必须看到,康美药业的报表重述发生在2019年4月,2018年根本没有机会通过转嫁更多的营业成本来“消化”虚假存货,这可能是当年毛利率较高的原因。

2.债券违约意味着什么?

康美药业2019年8月22日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亿元,短期流动性紧张,偿债压力较大。然而,2019年一季度末,康美药业存货余额高达1亿元。如果库存是货真价实的,为什么不出售部分库存来缓解流动性压力呢?2020年1月18日、1月23日、1月31日,康美药业连续三次提示存在“15康美债”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兑付的风险。2月3日,康美药业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未能偿还1亿元本息。2月4日,康美药业再次公告称,已通过资产处置筹集1亿元偿债资金,但仍存在无法偿还1亿元本息的风险。这是康美药业首次出现债券违约。与1亿元债券本息无法兑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12月31日,康美药业的存货余额高达1亿元。如果此时的库存

诚然,只要康美药业销售5%的存货,就足以偿还到期债券本息。事实上,康美药业并没有这样做,这要么说明其库存积压滞销,要么说明其库存不是货真价实,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计提折旧是什么意思?

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清洗以前年度业绩虚构形成的虚假资产,在会计上被称为“大洗浴收费”。早在1998年9月28日,美国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前主席阿瑟·莱维特(Arthur Levitt)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数字游戏》(the Numbers Game),将上市公司的这一造假伎俩称为五大“会计骗局--波库斯(Accounty Hocus-Pocus)”(另外五大欺骗分别是:创造性并购会计、cookie can Reservation、滥用重要性原则和收入确认)。康美药业2020年度计提的1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属于以中药材为主的库存商品。2019年4月30日,报告重述增加存货1亿元,其中仅1亿元为房地产开发成本,剩余1亿元为库存中药材。此次调整后,2017年末库存商品余额从亿元飙升至亿元,增幅较高。2019年末和2020年末,库存商品账面余额分别为1亿元和1亿元,累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亿元和1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居然在2019年-2020年飙升!尤其不可思议的是,2020年1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中,仅中药材的跌价准备就高达1亿元。投资者有正当理由质疑:2019年4月30日,亿元中药材2017年底定增。做假账是真的吗?2020年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是否有“洗大澡”之嫌?希望监管部门责成康美药业对此作出解释,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当时涨价的中药材真的存在,为何两年后出现如此高比例的价格下跌?调账时中草药重要吗

的可变现净值?

疑点三:2019年年报漏掉了什么?

2019年年报是康美药业财务造假被曝光后公布的首份年报,其存货真实性备受关注。康美药业本应有机会及时纠正虚假库存。不幸的是,它的管理和治理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这一点可以从《2020年年度报告》第206页的报告附注中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