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明确建立学科的基本假设和前提,不要质疑它的基本假设。
第二步:建立会计思维和会计逻辑。准备以下课本。
第一本书: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书,柠檬摊的案例。
第二本书:任何好的原则。要求简单易懂。
第3册:企业会计准则(经常在互联网上搜索政策变化)
第4册:中级金融(推荐红皮中国人大版,虽然有很多,但一切都很齐全)
第五本:北大、东北财经或其他强校的教材,网上可以查到。
第6册:注册会计师教材财务会计部分。
第七册:Acca科目七教材(基础会计部分)及科目汉英翻译表。
最后,准备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确保在需要打印时可以轻松找到打印机。
第三步:按照课本顺序逐步阅读,运用3W学习法,重点记住每一章、每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定义或范围,了解各账户科目的勾稽关系,知道资金如何流动,做好会计分录。你不懂的问题和学科,我直接百度的学科,看百度百科,找相关的例子,翻看我的三个版本的教材(人大、北大、我自己的学校)和CPA教材,对比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因为有些事项处理,学术观点不统一)。我认为那些资产定义标准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学回来,才有学习的把握。
第四步:做大量的问题。会计就是做分录。如果有你不明白的地方(肯定会有,因为你会不解,这个账号为什么要这样做?)读几遍书,勤百度。如果你没有,你会看他们三个月,你可能真的不会,查资料也失败了,只是强迫记住,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第五步:找一本质量较好的笔记本,整理词条和公式。
具体如下:第一页重新复印常用的会计科目表,第二页粘贴四张现值终值系数表,第三页开始整理。不要拘泥于形式。会计教科书说,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质重于形式。不愿做就做细节,愿意做就做粗略。难点:实际利率法(一定要仔细看)、各种金融资产的明细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存货的各种处理方法和各种准备的计提、企业合并、各种税金的核算、财务报告、未来事项。
框架上的整体把控,细节上的不断与遗忘作斗争,让你的大脑总是被躯干骨架上的肉填满。
第六步:为学霸同学找辅导员。你不会的。也许其他人会。做账不一定厉害,其他专业自学成才的随便一个都能做到这一点。伟大的是理解这种资金流的理据,理解现有会计政策存在哪些空白,未来会计发展方向是什么,以及基于实践经验的专业判断。这是一门内功,如果不是一辈子沉浸其中,是无法做到的。
第七步:阅读一些期刊,如《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上海会计》、《会计学习》、《财务与会计指南》。等等,知乎上能搜到哪些期刊?关注行业研究方向。并且阅读刚才推荐的acca教材,整理出一套acca的词条和名词对照表。有些问题看原版教材往往会更清楚,因为国外教材更有逻辑性。国内教材往往逻辑较差,存在一些解释不清的地方。
第八步:上网查找上市公司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第九步:考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