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艺术生进会计专业怎么样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1-18 08:41:14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98 昨天,一位参加艺术类专业跨考的文化生学生来向我咨询。他们英语和政治都考了80+,但专业考试考得不好。本来大概率没有复试,他们就想看看调剂的机会。 当时看到这个文化成果,真的觉得可惜。如果我的专业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去400+很容易,进入复试也没问题。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类学生跨考艺术设计类专业,其中不乏二战甚至二战时期的学生。于是,过去只要文化过线、专业高考,就越来越难进入复试。 各科成绩越刷越高,广美今年甚至突破了历史纪录,拿到了450分的高分。 即使要再考一次,我也得慌。我想我不能通过考试。 那么,面对考研的情况,想跨专业的学生该如何有效降低风险呢? 我认为有几个方面你可以参考: 一、跨专业前要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明确的转型目标 归根结底,最终回归求学还是要回归未来的事业。职业定位不清,盲目转型是最大的风险。 但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没有太多的工作实践经验,确实很难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这也是湿哥建议大家从大一开始就做好相应规划的原因--等到大四即将毕业,再考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感觉自己在跨专业。大一、大二时,可以利用寒暑假,通过实习、低成本试错等方式,明确自己的职业抱负。 如果大一大二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大四的同学要赶鸭子上架,我还要考研,所以我建议大家多问专业人士,问问业内前辈的建议,去招聘网站了解一下专业需求,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参加一些大型的招聘会,到一线了解一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 看看是否符合你的期望。 二、分析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 在给学生做规划的过程中,石师兄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想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只是依靠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高考时念念不忘,比如听别人说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有多牛逼,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典型的直觉判断和道听途说的理解。 最起码,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目标职业的匹配、学校往年的招生情况、导师的背景等都要了解和研究,你才决定去质证。 三、压缩转型跨度 通常,转型的跨度越大,风险越高。比如,我根本没学过油画、国画,会带着一腔热血去应考;比如自己的学历没有优势,文化课也没有优势。他们总是要考985等顶尖名校;比如我的专业实力一般,没有能卖出去的作品。积累很薄,却喜欢大咖导师;在这些情况下,风险相对较高。 当然,如果你是上述情况之一,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参加考试,或者你不能参加考试。只是意味着风险会相对更大,你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缩小转化跨度的体现,比如你不擅长绘画,只是对艺术感兴趣,希望进入那个环境,就可以遵循曲线原则,不一定要报考绘画相关专业,比如艺术学理论、艺术史理论等纯理论专业。 四、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上面提到的几点,其实都是准备的一些表现。这里所说的充分准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技能准备。比如想跨考设计学专业,就得提前准备相应的软件操作技能,这在研究生阶段是不会教给你的。即使考上了,也要跟上专业学习的节奏,这些技能都要掌握。而如果想考绘画专业,也要准备素描、速写、色彩的基本功。 到了考研阶段准备,说实话会比较难。 二是心理准备。踏入一个新的领域,势必面临内界和外界的双重压力,容易走弯路,造成大量金钱和时间的浪费。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决心,很可能难以坚持。 三是环境准备。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进入新环境所处的环境,做好调研,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看自己能否胜任或与自己的期望相匹配。 四是知识的准备。这里的知识并不是指前面的技能。它更多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比如,一个设计方案完成后,绘制效果图和施工图就是技能的一种体现。但如何跟随甲方需求,最终落地这一方案,需要多种综合能力的配合,这些综合能力形而上包含着一定的技巧,形而上是方法论的集合。 5.有条件、循序渐进地争取。 考研不要冲动,要循序渐进、低成本地试错。比如,如果你是在职同学,在你准备好之前,不要离开工作岗位去准备考试。这个风险太大了。建议是,可以边工作边备考一年,先试水,看看考研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心里有底。明白了,准备的弹药都准备好了,再离开工作岗位,全身心备考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