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初学者快速入门指南-会计科目
内容解读
会计科目是指将各种会计要素按经济内容分类而形成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名称,每个会计科目明确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不同的会计科目反映会计事项的不同特征。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按照既定标准对企业不同经济业务进行科学分类,将独立的经济事项转化为规范、可比的经济信息。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符合会计的一般原理和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并应当为有关各方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和内部管理的需要。此外,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和业务类型,对其会计科目应区别设置。企业应在保证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业务要点
1.根据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支配关系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支配关系分为一般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L)总分类账账户
总分类账户又称总账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并提供一般信息的会计账户,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设置:一般分类科目一般根据财政部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二)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将一般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会计信息的科目。例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以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
设置:企业会计准则或者统一会计制度设置的除外
除细化分类科目外,企业还可根据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和经济业务具体内容设置细化分类科目。
(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总体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总分类科目控制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补充说明总分类科目。
2.按其所属会计要素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会计要素的不同分为资产、负债、共有、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六大类。
(l)资产账户
资产账户是指用于核算资产增减变动并为资产项目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账户。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材料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到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溢等。
(2)负债账户
负债账户是指用于核算负债增减变化,为负债项目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账户。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款项、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三)普通科目
普通科目属于金融行业的特殊科目,本书不作过多介绍。
(四)所有者权益账户
所有者权益账户是指用于核算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并为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账户。如实收到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当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5)成本核算
成本类型账户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
以及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主体。如生产成本、制造成本、人工成本等。
(6)损益帐目
损益科目是指用于核算一定期间内收入、费用的发生或者归集,提供与损益有关的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参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科目设置见表。
表格会计科目设置
应用实践
1.会计科目和会计科目
会计账户按会计科目设置,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的变动及其结果。会计科目是经济事项进入会计系统的“门槛”。经济事项一旦按其经济本质归入各个账户,就会转化为会计专用术语,进入庞大的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在经济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简单地说,会计主体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是会计主体的具体应用。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联系方式
(1)两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相同,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会计科目的名称,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会计科目是会计科目的具体应用。
(2)没有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就失去了设置依据;没有会计账户,会计科目就不能发挥作用。
(二)差异
(1)会计部门只是会计账户的名称,没有结构;会计账目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2)会计科目只能说明经济内容反映了什么,会计账户不能说明经济内容反映了什么,还要系统地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平衡。
8会计科目的功能主要是人开立会计账户
,填写凭证时使用;会计账户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特定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供人们编制会计报表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一般不严格区分,可以混用。
2.会计科目的基本结构
为了清晰、有条不紊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每一个会计账户都必须既有明确的经济内容,又有统一的结构。会计账目的结构应包括两个基本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反映金额的增加。部分反映金额减少。根据这一需要,会计账户的结构可以分为左右两边,左边叫“借方”,右边叫“贷方”,即“左借右贷”。
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内容: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经济业务记录日、所依据的会计凭证号、经济业务汇总表、增减额、余额(包括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登记会计账目时,当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的金额,当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的金额,增减后的差额称为余额。根据所示时间的不同,余额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与本期期初余额的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其中,未偿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和本期减少,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甲公司1月1日固定资产账户借方余额为100万元。1月份,甲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固定资产共计20万元,同时报废固定资产5万元。甲公司可作下列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20万
贷方:银行存款20000
借:固定资产清算50000
贷款:固定资产50,000
甲公司1月份固定资产账户期末余额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L000000+本期增加200000-本期减少50000
=1 15万元
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是相对于某一会计期间而言的。某一会计期间期末的期末余额成为下一会计期间期初的期初余额。换句话说,当期的期末余额等于下期的期初余额。
帐户的哪一方登记金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金额的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的经济交易和帐户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