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暨南会计学术研究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1-07 09:52:15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138

饶品贵,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师从乐家副教授,2013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破格师从乐家教授。

Rao的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行为金融学。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商业金融与会计杂志》《公司金融杂志》《银行与金融杂志》等期刊。他致力于推动“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启发了许多学者。其论文《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金融研究新领域》《货币政策波动、银行信贷与会计稳健性》等被引用频次高,学术影响广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

203年3月5日,《走近财会部》记者有幸邀请到饶品贵与我们分享他的故事。

一、四年医生生涯

2006年,饶某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开始了博士生涯。

博一:经常糊涂

有一段时间,他感到困惑。饶老师坦言,一方面基础不好,读不懂文献;另一方面,找不到未来的研究方向,常常感到迷茫。我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做研究。

博二:越来越好

很快暑假就要到了。会计系要求一年级博士生在暑假后提交一份研究计划。正是在2007年暑假,

饶老师开始做研究。他当时对机构投资者很感兴趣,写了一份关于机构投资者的研究计划。回到学校后,他就这个研究项目写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在系里和其他会议上提出,并在实证会计研讨会上提出。后来这篇文章的投稿过程比较顺利,最终发表在《中国会计评论》上。“机构投资者行为与交易量异象”是饶氏学术之路的起点。

发表第一篇文章后,饶的研究渐入佳境。二年级的另一天,饶老师和岳恒老师讨论了第二个研究课题--幸运数字。他们想研究幸运数字是否会影响股票价格。与上一篇文章不同的是,本文需要高频数据,处理难度很大。从11月到二年级下学期开学,他们写完文章,投票给《管理世界》。文章投稿过程也非常顺利,经过一轮评审后被接受。

两篇文章的成功发表,极大地鼓舞了这位低年级博士生。因为一方面,我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可,自信心可以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他逐渐找到了研究的感觉,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对于刚开始做研究的博士生来说,如果第一篇文章成功发表,会有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信心的提升和学术嗅觉的培养,都是从这两篇文章开始的。二年级参加博士资格考试时,饶老师重读了以前的文献,发现感觉和以前大不一样。综上所述,饶先生的学术道路越走越宽。

博桑:一个新领域

三年级时,饶某开始思考博士论文选题问题。虽然发表得不错,但饶总还是不知道博士论文该怎么选题。2008年上半年,饶先生参加了光华某基金公司的讲座。业内人士表示,宏观经济因素很重要,但宏观经济分析的结果很难适用于企业估值。这次讲座引起了饶先生的深思。接下来,通过文学阅读,与姜国

经过华老师的反复讨论,饶老师决定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

然而,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是一个横跨宏观经济学与科学的交叉领域,相关研究较少。另外,饶先生是会计出身,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研究这个课题有一定难度。没关系,一步一步来。2009年上半年,饶先生用半年时间回顾了中国30年的货币政策,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内容和特点。这一部分最后形成博士论文的一章。饶老师谦虚地说,“我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研究比较肤浅,但对我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收获很大。这些背景知识为撰写博士论文奠定基础。”在回顾中国货币政策30年后,饶先生开始撰写文献综述,对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此时,他还没开始跑数据,还在做准备。

在做每一项研究之前,饶先生从不急于做研究,先做准备。

博四:毕业论文--磨刀不误砍柴工

2009年暑假,饶开始收集和处理数据,研究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之间的互动。后来,他研究了“货币政策波动性、银行信贷与会计稳健性”,研究进展很快。但在研究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时,饶遇到了难题,数据的结果与预期不符,阻碍了研究。直到2006年读到JF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饶很受启发。本文在计量变量时进行了行业调整。饶先生参照这篇文献对数据进行了复燃,结果显著支持了研究假设,从而使研究得以进一步开展。至此,博士论文的三个实证部分全部写完。此时已是2009年11月,会计系正在进行博士论文开题工作,而饶某的博士论文已经完成。

二、学术性

初入博士班,饶老师择业

我也很困惑:去行业还是做学术?即使到了二年级,他也不确定是否要走学术之路。2008年,他去学乐佳建投实习,不仅了解实践,更要知道自己适合走哪条路。饶老师在魏涛师兄的帮助下,在姜国华老师的支持下,在学乐佳建投实习,发现自己不适合去行业,更适合去学术界。

实习结束后,饶老师更加坚定了走学术道路的信心。当时,他观察到了投行换人的现象,即公司IPO和SEO时寻找的投行往往不同。原因何在?饶老师试图从会计角度进行解释,研究盈余质量对投行变动的影响。但这篇文章做得很辛苦,研究了半年多,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但饶有信心,对课题感兴趣,不断尝试各种模型和指标,修正研究中的不足,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这篇论文在五所高校的论坛上进行了展示,并在提交给《管理世界》后成功发表。随后,饶、罗伟、岳恒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又做了一篇英文工作论文,既考虑盈余质量,又研究信息风险的机理,完成后将文章提交给JBFA。JBFA主编对研究课题非常感兴趣,文章经过一轮评审后顺利被接受。

工作之余,饶先生继续推进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的研究,本文前前后后开创性地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通货膨胀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期刊,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2012年起,《经济研究》编辑部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开设“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学术研讨会。饶先生主要负责相关会务工作,他也希望推动这一新领域的发展。

回顾自己的研究经历,饶先生经常提到“顺利”二字,因为他觉得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过程非常顺利

实际上,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新颖的研究角度;二是做好准备,再进行研究;第三,研究工作要做得细致,要考虑到审稿人可能提出的问题。“这些工作做好了,接下来的写作和投稿就会比较顺利。”

三、求职与教学

博士毕业后,饶某选择到暨南大学任教。暨南大学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中学科是暨南大学的优势学科,学科日益兴盛。此外,当时的暨南大学会计系急需热爱研究的青年教师,重视引进优秀学术人才。优秀的平台为饶某发表文章、申报项目提供了支持。2011年以后,学校的科研导向更加明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