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乡贤”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乐于助人--记原界首教育办公室会计丁俊熙
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乐于奉献,乐于助人
-原界首教育办公室会计丁俊熙
丁俊熙,1950年出生于龙翔村,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该同志兴趣广泛,勤奋好学,爱琴棋书画,无所不爱。并利用所掌握的技能,满腔热情地投身社会。
笔耕不辍,成效显著
1970年8月高中毕业后,他先在大队小学当农事老师。年底,他应征到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部服役,任连队文员。他曾撰写评论文章批评一名干部的不作为,赞扬一名新兵的主人翁精神,发表在《人民海军报》上,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评价。先后被抽调到团宣传股、师宣传部专职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采写了大量反映部队生活和军民情谊的新闻稿件,被军内外报纸、电台录用。
1976年退伍回家后,他重返教育领域,担任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还热衷于新闻报道。他经常利用周日、节假日等业余时间,白天进村采访,晚上挑灯夜战采写,随身携带相机捕捉瞬间事件,处处做贴心人。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采写或拍摄反映身边人、身边事的新闻稿件,弘扬正气、弘扬正能量,鞭挞落后丑恶的不良行为,它涵盖了民风民俗、思想道德、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环境卫生、生态文明、工农业生产、道路交通安全等诸多领域。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报、江苏法制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扬州日报、高邮日报、高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用于文字或图片稿件100余篇。它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白木桥村的张万民年轻时理过发、做过木匠、磨过豆腐。
名匠致富能手。富裕了,他不忘乡亲,顺应群众需求,在家乡较早开办了农民浴室,方便了群众洗澡,也改善了邻居的卫生条件。丁俊熙多次到浴室采访、与人交谈,主动为浴室写了一副“室雅民乐,浴廉民乐”的门联,将主人的名字嵌入其中。接着,我写了一篇人物通讯,题目是《洗手间里人人夸》,在县广播电台和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乡村节目》播出。2001年9月,他撰写了反映原镇原教育助教王志海事迹的人物通讯《爱情铺就成功之路》。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邮日报采用,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周刊优秀作品。退休后,我镇退休教师易世荣几十年默默无闻,致力于高邮民歌创作,受到多家新闻媒体关注。在《高邮日报》《扬州晚报》刊发,高邮电视台、扬州电视台还制作了专题片。
热心公益,服务他人
1969年春,丁俊熙参加界首卫生院第一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期间,她遇到一位年轻女子因意外怀孕私自堕胎,造成大出血。县输血队输完血就走了,但血液在输液袋或输液瓶里滴不进病人的血管,凝结成饼。病人突然脸色苍白,奄奄一息。听到消息后,丁俊熙和另一位听课的顾二红主动报名参加无偿献血。血型配型成功后,丁俊熙无偿献血300毫升,医生直接用注射器注入患者静脉,挽救了一位年轻妹妹的生命,在当地传为佳话。
参加工作后,丁俊熙同志有一次走亲戚,途经一个村子。他看到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七八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在大人的指挥下搬器械、练武术。另一个大人拿着喇叭喊道:“我们是河南省青年武工团……”。他立即上前和孩子们攀谈,得知这些孩子最大的八九岁,最小的才五六岁,却被拐卖街头卖艺挣钱。他立即用相机拍了几张
先是第二天赶到县城冲洗打印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很快,这组反映适龄儿童流浪外地、弃学演艺的报道被《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江苏关心下一代周刊》《扬州日报》《高邮日报》等多家媒体采用,报道内容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丁俊熙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奉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的信念,尽心尽力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在部队期间,他多次受到连队嘉奖、团部表彰1次;任教期间,他分别于1976年、2003年被镇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教会计期间,被市教育局表彰为2008年度会计工作先进个人。
回学乐佳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