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管理会计,你必须学会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成本控制
传统会计对待成本控制,容易站在员工的对立面,陷入“用卡”“用卡报销”的误区。实际上,优化成本不是无效节约,而是有效支出。因此,管理会计师需要学会多视角看问题,才能发现过去的局限,找到与老板的契合点。
1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在讨论企业的成本控制时,企业必须明确一个问题:钱是赚的还是省的?
例如,一家企业的人工成本占总营收的20%,其税前利润率为10。5%。当产品价格为100元时,其税前利润为10元,人工成本为20元,其他成本为70元。假设所有成本都随产品的价格而变化,如果公司想将税前利润率提高10%,即将税前利润提高到11元怎么办?
(1)产品价格上涨10%至110元。此时税前利润11元,但人工成本也涨到22元,其他成本涨到77元。
②人工成本降低5至19元。此时,产品价格等成本不变,但税前净利润可达11元。
随着市场竞争进入微利时代,企业想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增加利润,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这时,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在售价不变甚至更低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利润。
因此,在当今时代,成本优势已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建立成本优势,就必须科学全面地看待企业成本。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会导致企业因简单降低成本而丧失活力;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框架和构建控制体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成本状况。一般来说,企业的成本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上图所示。
2
会计视野中的成本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成本是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支出,是利润的扣除。因此,会计视角下的成本分析主要需要关注损益表,
会计视角下的成本可以理解为“营业总成本”,主要包括产品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以及其他成本和税金。应特别注意主营业务成本的概念。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企业一般在月末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1)分析方法
在大多数行业中,主营业务成本是利润表中减少幅度最大的项目,企业管理者有必要重点分析和把握:首先明确主营业务成本的构成及各部分占比,然后逐项判断主要成本构成的变化趋势。
(二)核算方法
从会计角度看,不同行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种计算方法,每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也各不相同。因此,管理者需要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如一般批发销售企业在核算主营业务成本时,应按商品原进价记账。结转销售成本时,可以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等方法。
3从管理角度看成本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成本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企业对经济资源的各种消耗。因此,从管理学角度进行成本分析,不仅要关注损益表,更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弄清楚“钱花在哪里”,
损益表中除了影响利润的项目外,还有许多与利润没有直接关系的项目。因此,有必要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企业经营的成本支出,如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
(1)库存
存货指企业
本行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用于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所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种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一般而言,企业的存货包括以下三类有形资产。
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为销售而储存的存货。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持有的各类商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等。
(2)为了最终销售生产过程中的存货。这是指工业企业的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最终销售但目前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类商品。
生产商品供销售或提供服务供消费的存货。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消耗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二)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大修工程等未完成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一般分为自营在建工程和外包在建工程两大类。前者由企业自行采购、施工、管理,后者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外包给其他工程队或单位。
“在建工程”核算应注意以下三点。
(1)本科目核算企业基建、技术改造等在建工程价值。与企业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包括日常修理费用、大修费用、装修费用、房屋装修费用等,符合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确认固定资产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②本科目按“建设工程”、“安装工程”、“安装中设备”、“预收支出”及单项工程明细核算
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在本科目设置“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③本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未完成在建工程的价值。
(三)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a.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出租或者管理而持有的;
b.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其中,使用年限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期期限,或者该固定资产能够生产的产品或者劳务的数量。
(2)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方可确认:
a.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B.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使用寿命不同或者以不同方式向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者折旧方法的,应当将各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四)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4从经济角度看成本
从经济学角度看,成本既是企业经济资源的消耗,也是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因此,企业必须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看清企业付出的低效率成本,
做好管理会计,需要跳出会计做财务,融入业务做财务。产融结合从成本控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