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他成功登陆西安外国语大学新传播学专业,并获得第二次复试。(见闻贴在好消息下面)
-----------------------
更新好消息!
-----------------------
2022年:第21届报喜,学弟学妹们捷报频传,专业很不错!(部分成果展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届考研结束了!!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看到了他们不断的成长。今天考试结束后收到大家的反馈,真的很感动!希望大家一战成高手!!
分界线遵循原来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验贴吧!今年我成功登陆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复试第二名成功落地~另外还整理了一些答案语料,可以
1.八个热门话题框架语料库(附准备好的副标题)
2.近十年新闻案例库
3.拓展传播学的理论和名言
4.丹尼尔每个特殊学术领域的论文包。
(下图为一小部分数据)
图:文件夹,案例,理论
公共课的成绩有点拖,我就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的体验上。我去年的正式复习应该在七月中旬。
一、初试:
L 7月至9月:
(一)交流:听课+框架
在西方和国外的专业课指定书目中,只有《传播学教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大众传播通论》三本书。专业一考查新闻采访写作,专业二考查传播学知识。
7月中旬,我自己走完了交流的历程,做了全书各章节的框架。但很快我就面临一个问题:下一步怎么办?直接开始背书?因为西方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是近几年来考察的
课本上的知识,所以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把书背下来就好。
但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只能为一套逻辑背书,又如何拉开差距?毕竟,“背书”只是研究生考试中最基本的要求。
然后我报了班。很快,我把课程笔记和之前做的框架结合起来,按照内容分析、受众分析、传播方式和类型、媒介分析、控制研究、传播效果、传播历史和研究方法等板块,为传播学课程画出了一个全新的框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展开许多理论)
拉完所有的框架,我整个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就构建起来了。接下来,一边听讲座,一边根据自己的框架、课件和传播学课程教材整理出自己的朗诵版。
总而言之,传播的7C9是一个听课、拓展知识、整合框架,并不断让框架充满血肉的过程。
(二)新闻采访写作:框架+实操
1.框架:
与交流相比,采访写作是枯燥的。往年西外对这本书的考察几乎都是书本知识,所以它的名词解释和简答不是别的,就是背书!整理这本书的框架,直接背诵副标题。
2.实践:
除了背诵,这门课最重要的是实际练习!如果对比几年的真题,你会发现150分的分数有一半以上是新闻写作和评论,去年100分的新闻评论,一定要练笔!
从8月份开始,我每周练习一次重写或评论新闻,学姐会修改。一开始,我真的两个小时都写不出一篇评论……而我只得到了10分中的4分。随着不断的练习,我的练习逐渐有了起色,整理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后,我得到了一个满意的分数。
12月9日(重点来了!!!)
(一)交流:背书+作文题+梳理案例
1.认可:
9月开始,代言日程一定要提上来!这三个月,每天早上都在背书中度过。我背的次数不多,交流应该只背三到四遍。考前,我基本通过了一些关键词,两三天就能把书翻一遍。
2.论述题:观点+理论+案例。
每周我都会练习一道作文题,等待学姐批改。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在七月上课,等到九月上手后你就明白了!传播学是一门“站在十字路口”的学科。除了课本上的理论,我还拓展了许多其他内容。比如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乔姆斯基的新闻过滤器、后现代主义的福柯、鲍德里亚、布迪厄等人....
3.组织案件:
我整理了大量的新闻案例,可以在讨论中使用。按照十年的时间线,我整理了自己的“案例库”,具体如下:
(二)新闻采访写作:背书+实操
这里的经验基本上是上面提到的。这门课是练习背诵写作。继续之前的任务就行了~
L最后20天冲刺
(一)沟通:回顾+减法
最后一个月,我停止了新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不断复习的过程。我把自己写的作文题、整理的热点、案例、名言、有用的理论全部打印出来,每天背完书后不停地复习。(我想我会把写得好的论述直接背下来。)
(二)新闻采访写作:复习实践亮点
最后冲刺阶段,学姐总结了去年全年的热点和高频考点,结合课程,我整理了电子档案反复复习和训练的思路。具体如下:
整个专业预科课程的准备工作基本结束。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二、一些碎碎念
我是二战候选人,一战拍电影失败了,去年毕业的时候,我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阴差阳错,我和上海的一家经纪公司签了合同。原以为即将迎来新生,重新拾起大学里的平面模特
特殊的事业,甚至到了更远的阶段。
我的同学和老师祝贺我有这样的机会。毕业那天,眼镜间互相触摸着祝福。
但那段时间,却是我极度迷茫的时刻。
一个人偷偷哭了好多天,心里还压抑着考研的梦想。我知道有些决定是作出后就不能回头的,我害怕迈出这一步。
在这段迷茫的时期,我读了《月亮和六便士》一书,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
天上有一个月亮,地上有六便士。每个人都低头捡起那六便士,没有人愿意抬头看那明亮的月光。
于是,毕业那天,我没有带着行李去上海,而是选择回家继续备考。
在第二年的备考中,我也面临着更大的诱惑。
去年8月,上海的公司邀请我去参加10月的上海时装周,但已经进入备考的冲刺阶段,我再次拒绝了。
学习最辛苦的时候,我会拿出手机看看别人的生活。
我同时看着自己签约的模特,拍最新的Vogue封面,去巴黎时装周,代言奢侈品牌。
关掉手机后,陪伴我的只有书房的四面墙、一扇窗户和手边的黑咖啡。
一位老师曾说,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所以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洗。到了考场,灯亮了,发现有人忘记加洗衣粉,有人用洗衣机。但只要仔细洗净每一处,连衣裙就会光亮如新,以后每次穿上这件衣服就会想起这些年。
从初试到复试,回首差不多一年的备考过程,所有的辛苦和不易的感受都被遗忘了,留下的只有幸福,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幸福,以及为之付出源源不断的坚持。
最后,用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一段话鼓励大家:
“儿子,我叫你好好学习,不是因为我要你说再见
人们比较成绩。相反,我希望你们将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的工作,和时间一起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