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会计学知识点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0-26 12:20:42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95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本单位经济状况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反映的数据连续、系统、全面、完整。

(3)会计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

(4)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监督职能又称控制职能)。

新的会计职能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

4.会计核算任务:(1)加强会计核算(首要任务)

(2)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

(3)加强对企业目标的考核分析,充分发挥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5.会计对象:是会计和监督的目标。

会计的一般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会计的具体对象是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6.权益:企业资产和资本的所有权,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7.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动态绩效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的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生产企业的资金流转形式包括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备用金和产成品资金。

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流通形式是“货币-商品-货币”

8.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二)复式簿记

(三)会计凭证的填写和审核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六)财产检查

(七)财务报告的编制

(八)会计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9.会计法律法规分为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检查办法

《会计法》对加强会计核算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要求保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会计法》规定:“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信息进行会计核算”

(1)确立记账基本规则,确保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二)增加了“公司企业会计特别规定”的内容。

10.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即内部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原始凭证、财产资料和财务收支三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明确有关部门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11.国有及国有资产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

会计机构内部应建立审计制度。出纳不得兼任审计、保管会计档案和登记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等帐目的工作。

12.会计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时空环境的合理假设,即根据客观正常的情况和趋势,逐步认识会计领域中一些不能正面讨论的事物而作出的合理判断。

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反映的单位。

(2)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

(三)会议

分期: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的经营活动,人为地按等距离划分一定的期间,定期建立收入、费用和利润、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如半年期、季度期和月度期。

(4)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货币运动的货币计量。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制。

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和其他有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记录完整、数据可靠。

(2)相关性: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

(3)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要求会计记录清晰,填写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数字正确、项目完整、勾稽关系明确的财务报告。

(4)可比性: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对于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前后期间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对不同期间的各项指标进行纵向比较。

(5)实质重于形式:这是指企业应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七)审慎

(八)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