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会计培训模式市场监督现状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10-26 08:46:53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92

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的影响

摘要:在有效市场假说下,股票价格总是能够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也就是说,股票价格是大多数投资者根据资本市场已有信息综合分析判断各种信息的均衡值,反映了大多数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整体预期。有效市场假说促进了对信息与价格关系的认识,促进了对会计信息作用的重新认识,促进了决策有用性目标的确立,推动了会计研究从规范研究转向实证研究,实证检验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关键词:有效市场;会计研究;会计目标

中国地图分类编号:F23文件标记代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84-02

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有效市场假说丰富了对会计信息功能的认知,影响着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

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历史考察

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人们对股票价格变化规律的关注。路易·巴切利(1900)发现商品价格是随机波动的,一种商品的预期价格减去其实际价格之差的平均值每天等于零,因此断言商品价格是随机波动的。他将这一思想应用于当时的资本市场研究,预言了市场有效性与股价随机性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认为股价行为的基本规律是公平博弈,投机者的预期利润为零,提出了“股票收益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思想。后来Working(1934),Cowles和Jones(1937)发现商品和股票的前期和后期价格变化之间的序列相关系数几乎为零。莫里斯·肯德尔(Maurice Kendall,1953)借助计算机对股票价格波动模式进行了检验,发现股票价格没有模式可寻,服从随机游走模型

此时,巴切利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资本市场价格规律奠定了基础。Roberts和Osborne(1959)发现股票价格呈现“随机游走”规律,价格变化完全随机。关于股票价格随机游动规律的解释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种随机游走反映了股市的反复无常,没有逻辑和理性。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种随机游走反映了股票市场是一个运行良好的有效市场。如果股票价格真的有一定的规律,那么投资者就会利用这个规律来预测未来的收益,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如果人们掌握了这个规律,这个规律的效力就会自动消失。可见,选择不同的角度解释股价随机游走,将为我们理解资本市场提供不同的视角。经济学家们很快就同意了第二种观点。

法马和萨缪尔森于1965年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在有效市场中,平均而言,理性的、利润最大化的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将导致新信息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所有影响立即反映在股票的实际价格上”。Fama(1970)进一步阐述了有效市场,标志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建立。根据其观点,假设t-1期证券的价格取决于未来t期各种证券价格联合引入的延伸特征,那么市场的有效性要求在确定t-1期证券价格时,市场充分正确地使用了所有可用的信息,这些信息被人们用来估计t期证券价格的联合引入分布。因此,一个有效率的证券市场符合以下要求:

其中:,是t期各类证券的价格向量,是t-1期可用的信息集合,是t-1期市场实际使用的信息集合,代表了条件下市场隐含的真实

T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是市场在一定条件下估计的T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其本质内涵是指在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能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从经济学上讲,有效市场假说意味着没有人能够持续获得超额利润。

而且,Fama(l970)根据市场反映不同信息集的程度,将市场效率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弱形式效率。弱形式效率是指所有过去的信息都反映在证券价格上,主要包括过去的价格、交易量等信息。大多数人可以很容易地以很低的成本获得这些信息,因此投资者不能使用过去。证券信息获取超额利润。

第二种类型是次强效率型。次强效率是指所有公开的、有用的信息都反映在证券价格上,主要包括与现在和过去证券价格相关的信息,如公司重组、公司盈利、股利分配信息等。大多数人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轻松获取这些信息,因此投资者不仅可以从历史信息中获得超额利润,也无法通过分析当前公开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第三类是形式效率强。强效率是指证券的价格不仅充分反映了公开的、有用的信息,还反映了未公开的内幕信息,如公司的价格政策、未来的投资计划等。在一个强大而有效的市场中,内部人无法通过垄断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因为未披露的内幕信息实际上已经反映在证券价格中。

在有效市场假说下,股票价格能够快速、全面地反映相关信息。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股价会在瞬间调整相关信息。有效市场假说揭示了资本市场的本质特征,改变了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认识到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二、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的影响

1.会计研究中的有效市场假说

影响。在有效市场假说下,股票价格取决于其所在公司的价值。股票价格是大多数投资者对各种信息综合分析判断的均衡值,反映了大多数投资者根据资本市场已有信息对公司价值的整体预期。有效市场假说激发了人们对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作用的研究。根据Ball and Brown(1968)和Beaver(1968),有效市场假说“为选择股票价格表现作为财务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对象提供了理由”。Ball、Brown(1968)和Beaver(1968)开创了资本市场会计实证研究的先河。实证资本市场研究开始利用股价变动与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来推测会计报表信息对市场参与者是否有用。

会计信息是信息收集的一部分。会计的目标不再局限于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是提供有助于投资者修改对未来预期的信息。股票价格是股权价值的合理替代变量。

2.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理论发展的第一步是明确界定会计目标,最恰当的会计理论是支持会计目标实现的技术和程序”(亨德里克森(1965))。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利特尔顿认为,会计的最高目标是“借助数据帮助人们了解企业。为了帮助管理当局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这个企业,会计必须对数据进行如实分类、正确集中并充分报告。”1966年,美国协会指出,会计目标的设计是为了提供四个相关信息:第一,对有限资源的使用做出决策;第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第三,保护资源并报告其管理情况;四是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

会控制。1970年,会计原则委员会指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的定量财务信息,这种信息应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受财务会计应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理念启发,启发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会计目标的研究。197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了《财务报表目标》专题报告,首次明确研究财务报表目标应研究四个问题:一是谁需要财务报表;第二,他们需要什么信息;第三,他们需要多少信息可以通过会计提供;第四,需要什么样的框架来提供上述信息。此外,本报告提出将财务报表目标分为基本目标、使用者和用途、所需信息、信息性质、财务报表和具体建议六个层次。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财务报告目标》,鉴于资本市场最发达和成熟的美国,资本筹集主要来自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因此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在商业和经济决策中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应为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类似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