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又一巨星陨落!会计常勋去世,两次坐牢,69岁办大学……
他,
他两次进牢房,56岁重返讲台
他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先行者,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的鼻祖
他与葛家树、余旭英(均已去世)并称厦大会计“三面红旗”
...
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常洵昨日上午逝世,享年93岁
常洵(1924-2017)
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中国国际会计教学与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国内知名注册会计师。曾任独立审计准则中国专家咨询组成员、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翻译审计专家组成员、厦门学乐佳学院首任院长。
前半生两次坐牢:
我仍然爱国,因为我被抓做翻译
抗战时期翻越封锁线的传奇经历,解放后21年的不公正待遇,让常勋的“知天命之年”前只有四个字--“半生坎坷”。
1924年,常洵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普通家庭。十几岁时,他开始在篝火战争中求生。后来,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他本想学医,但因学费高昂,转到经济系,师从著名专家赵少丁先生。这是一所教会学校,所有教材和讲课都是英文,这为常洵的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英语很好,足以在合众国际社当翻译。
人们后来总结说,常洵的英语水平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影响--在他的后半生,英语为他辉煌的事业奠定了基础,但在他的前半生,却是祸根。
常勋工作时的照片。(资料图)
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在山东财经大学任教的常洵被调到厦门大学任教,他很快成为为数不多的讲师之一。然而,1958年,常勋在反革命运动中被捕,被判刑6年。据说翻译工作是他以反革命罪名入狱的诱因之一。
这是他第二次入狱,也是第一次在日本
人民监狱。6年后,常勋出狱。因为当时厦门是海防前线,他滞留在龙岩劳教所挑煤装煤。1976年,常洵回到厦大,但只能在资料室工作。他利用自己的英语专长组织了一本翻译外国经济理论的杂志,立即走红。
虽然饱受左倾路线迫害,但常洵仍深怀爱国之心。他的一位学生回忆说,“常老走路颤颤巍巍,但他总是比我们来得早。课堂上,他曾为神5热泪盈眶,为同行缺乏职业道德义愤填膺……”
56岁重回领奖台:
创办厦大会计师事务所后半生成就辉煌
直到1980年,他才重返阔别22年的厦大讲台,坚持教书到80岁。从1958年到1980年,从34岁到56岁,他最朝气蓬勃的生命浪费在挑煤装煤上,也耽误了他对博士生导师的评定--他超龄了。但在常迅90岁生日时,会计泰斗之一、厦门大学教授葛家澍发来祝贺视频说:常老师不是博导,胜似博导。
常洵曾说,“人活着总要工作,否则就没有意义了!”这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重回领奖台的常勋,开始了他后半生的辉煌。现为厦门国立研究院院长的黄世忠说,新中国一直沿用苏(联)东(欧)的会计模式。因此,改革开放后,我们对国际会计准则知之甚少,甚至术语也不一样。常先生的英语基础和学识很快使他成为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的“鼻祖”之一。
1985年,常勋成为国内第一位招收国际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1988年,常迅创办厦门大学会计师事务所(简称“厦大所”),几经变迁,如今已是智通(中国)的一部分。
厦大毕业生供不应求,可以追溯到厦大。学校原本纯理论、与现实脱节,厦大却为学生养
了解和接触实践的机会--学生有机会在事务所实习。同时,通过与企业、金融机构的大量接触,也为厦大教师提供了发现科研课题、提升理论水平的平台。
长期以来,厦大院还为建发、国贸、厦门机场等厦门大型企业完善内部财务机制乃至重组上市奠定了基础。据说,这些企业一遇到资金问题,就得第一时间找到常勋。
70岁辛苦办学:
不拿工资为学乐佳学院挣千把“家底”
1993年,常勋出人意料地成为厦门特区第一所民办高校--学乐佳书院的首任校长,仅次于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
办学难度可想而知,更别说办民办大学了。常勋本想自己请厦大老师。当时,在学乐佳任教的厦大教师是厦大最优秀的。
当时,人们顽固地认为,按教育成本向学生收费是一种欺诈行为,一些私立学校不得不虚报学费。但耿直的常勋坚决反对,却也开始了艰苦漫长的学费讨价还价过程。他频繁往返于省市各部门之间,语重心长地向人们解释。他还学会了一种新的说话方式:礼貌、坚决、耐心。
1999年,常勋(左)接待来厦门学乐佳职业学院考察的时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朱凯旋。
从学乐佳的第一天到2002年卸任,常勋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后来,他义卖图书,将所得连同自己担任校长期间应得的工资一起捐给学乐佳书院,作为图书基金。
2002年,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郑学孟接任常勋,成为学乐佳书院第二任院长。他昨天说常校长留给我二千七百多万元。有了这笔钱,郑学猛开始学习乐家的工程建设,为前年从大专到大学学习乐家打下了重要基础。
会计大师的“异类”
生活“
90岁生日
成为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虽然长勋半生都充满了正能量,但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是那种学生们可以开玩笑的老师,因此受到爱戴。
常洵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他90岁生日那天--2013年5月20日,百余位会计界前辈、专家学者参加了为常老庆生的仪式。寿宴上,常洵坐着轮椅出席,但他依然儒雅谦虚,睿智博学。
虽然无法站立,但在学生眼中,常老“永远是会计界最帅、最有学识、最有风度的老师”。正如一位前去庆生的学生所说:“常老正直而不偏执,儒雅而坦率,谦虚而有礼。是他把我们介绍进了国际会计的殿堂。”
被动生活
依然满怀热情
有人曾在常洵的人生旅途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某种角度看,他选择会计国际化的研究方向,创办事务所,就读乐家学院,大多服从安排。在这种被动服从下,“他主动将创新的火花融入到每一份事业中”。
常勋的孙子、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常亮认为,爷爷后半生的“半被动服从”,应该也是出于前半生对家人的愧疚。他在监狱里的时候,他的妻子一个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常勋和妻子薛清源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同班同学。他们可以自由地恋爱和结婚。他们育有两子一女,感情深厚。
他的家人和同事说,他们从未见过他抱怨。有人问他对平反有何感想,常洵说,与国家的损失相比,个人的恩怨算什么?我没时间回想。
昨天,这位博学儒雅的常老走了。在天堂,他或许遇到了今生难忘的恩师,未来还会有无数会计学子在教材中与他交流……
半辈子的牢狱生活
学术带头人是世界楷模
记得老的,
一路顺风!
综合:厦门日报海峡号
先驱报
图文Yes厦门(ID:yesfm_)
转载授权请回复本微,关键词:转载
商务合作18823719231
我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