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次公共课复习体验
1、数学3:决定3月底考研。数学是我开始复习的第一个科目,也就是从四月初开始。先介绍一下我的数学基础,给大家一个参考:我的数学基础不错,但大学期间对数学的学习不太重视。考研前,我对高数只有一点印象,对线代和概率基本没有印象。
4月-7月为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听了吴忠祥老师的高数基础课程、李永乐老师的线代零基础课程、方浩老师的概率基础课程,做了1800篇基础文章的题目;8-10月是密集阶段。这一阶段听了吴忠祥的高数强化班、李永乐的线代强化班、方昊的概率强化班。前两位配合老师的强化讲义和王世安的概率强化讲义。我做的题目包括强化讲义中的题目和660;11月-12月是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不用听课,而是刷题。我又刷了三遍强化讲义和660,做了两遍三道真题。
2.英语1:我也谈谈我的英语基础,供参考:我的英语基础不错,可以算是优势学科。4月开始背单词,7月开始做真题,每天读一篇文章。此外,我坚持每天背诵几遍单词,直到考研前一天。
3.政治:政治不建议过早开始。6月至9月,听徐涛老师的强化班,做1000道题;10月到11月的第二轮,我把腿姐冲刺背诵手册认真看了几遍,刷了1000道题;12月政治模拟卷做选择题,背诵四大题。
二、初期专业课复习体会
1.专业预备课程参考书目
(1)刘永泽第六版
(2)高宏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
2.专业预科课程内容复习要点
(1)第1、2、3、12、13章容易解释名词和简答题,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第4-11章重点介绍参赛作品,特别是第6、7章;
(2)微观经济学第3、4、5、6、7、9、11章为重点内容
3.初学专业课复习进度规划介绍
5月至7月,认真翻书,理解阅读,同步做配套练习,每天2小时;8月至10月,结合重点再读一遍书,每天开始背书,但仍加强理解,每天2小时;11-12日三轮,背书,每天2小时。一定要注意加强理解,不要死记硬背,理解要记住效率才高!
三、复试体会
有复试、审计、财务管理两本参考书。审计重在理解和记忆。理财的内容不多,但要记的东西也不少,要计算的也不少。因为是网上复试,没有笔试和计算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有试题,试题偏颇,比平时的笔试难度更大。要根据考点进行综合复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还真不少。但不用太担心。毕竟复试占30%。只要初试高一点,准备复试肯定没问题。
四、考研整体感悟总结
考研的战线很长,从开始备考到成功落地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显然,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初试,初试不仅内容丰富、时间长、难度大,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在备考过程中选择了放弃。但是,既然决定了,他们就绝不能放弃,不是为了上岸,而是为了上岸。有些学生可能总担心自己进步慢,赶不上别人,但要知道,学习不是比进步,而是比效率。只要效率在,没什么慢的,总比学得快但没有真正理解要好。此外,在备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情绪低落或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建议大家可以适当运动,释放压力,让自己充满活力!总之,吃得好、睡得好,专心学习,每天按照计划好的作息时间安排学习,尽力让生活更有规律,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转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