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管理会计学会年会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09-22 09:35:38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80

建议每一个管理会计学生阅读这篇文章。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对管理会计的诞生和发展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有了认识,对管理会计职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中国管理会计:回顾与展望

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举办的“2014中国管理会计论坛”。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各位专家和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愿与各位共同回顾管理会计的历史,展望未来。

一、以史为鉴,发展管理会计是大势所趋

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由于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强烈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利润。适应这一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1921年,《美国预算与会计法》颁布,推动了“预算控制”引入管理会计;1922年,昆坦斯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概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管理会计”的名称;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年会正式采用“管理会计”统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标志着管理会计正式形成。从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管理会计也从以成本决策和财务控制为中心向以管理控制和决策为中心转变,逐步形成了包括计划、决策、控制和评价在内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在西方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也尝试将管理会计引入公共部门管理,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管理委员会

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在我们的实践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包括班组核算、经济活动分析和资金成本的集中分级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成本性态分析、盈亏临界点及本、量、利之间的依赖关系、经营决策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价等,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当时,河北邯钢实行“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可谓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典范。如今,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方法和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在内的管理会计工具已陆续在我国企业中使用。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条件等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引进的国外理论方法较多,结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创新不够;企业领导对经营业绩的重视程度较高,对管理会计的应用重视程度较低;行政事业单位重事业发展,轻预算绩效;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和报销的重视程度较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应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分析单位管理和支出效益、制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瞄准内心、站好立场,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主动作为促改革,大力调结构,着力惠民生,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一方面,简政放权,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另一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投资体制、价格等多方面改革,大力破除市场壁垒,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无疑要求企业全面提高效率和经济绩效,要求政府部门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根据财政部楼继伟部长关于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要求,今年年初,该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文件将于近期发布。《指导意见》明确,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力争3-5年内在全国培养一批管理会计人员;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使我国管理会计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以理论构建为基础

为改善我国理论体系建设滞后、相关理论与单位内部管理实际脱节的现状,推动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以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导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应积极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建设。

在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上,既要引进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发展,超越单纯“从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的局限,融合多主题、多背景、多理论,开展跨学科的管理会计研究,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创新和机制完善,鼓励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发挥综合示范作用,积极推动组建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促进管理会计实践的深化和理论体系的完善创新,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作用。

(二)标准建设是保障

为有效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经济效益,我们将在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对管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管好会计工具和方法,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指导体系,引导单位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工具。

为凝聚行业力量,共同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今年3月,我部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管理会计咨询专家,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财政部审定和向社会公示,共遴选68名同志为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要通过管理会计专家咨询机制,充分利用优势智力资源,为我国管理会计准则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管理会计指导体系计划包括基本指导、应用指导和案例库。重点介绍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讲解各种工具和方法的应用环境、具体操作、优缺点、结果预测等,并从当前实践和指导体系建设的检验中提炼具体案例,为单位提供有力抓手,确保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在企业的应用效果,达到提高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的。

(三)人才培养为关键

我国虽然有1600万会计人员,是会计人才大国,但不是强国。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其中能够更好地为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管理和最优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稀缺,人才实力相对薄弱。据了解,在美国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中,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人才驱动,整体推进。

将以提升单位持续价值创造能力和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实践能力为重点,推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发布;积极探索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多种培养模式;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造就更多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为我国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建立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