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佳会计培训电话 联系我们:13826552124

下载APP

登录

考不完的会计证

分类:会计基础 丨 发布时间:2022-08-20 09:31:25 丨 作者:学乐佳 丨 浏览量:105 我学的是会计,有双学位。现在开始学习已经太晚了。初级会计实务看了一半,刷题感觉还行。但经济法根本刷不了题。我该怎么办? 取之不尽的会计凭证 会计人的灵魂问题:听那些财务思维课、考财务证书,能提升自身水平和价值吗? 会计准入门槛低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有的朋友会说,虽然会计门槛低得不敢直视,但这是入门级的会计!难道我们不尽力升级责怪他们吗? 一、财务会计人员的升级换代 首先我们看会计证的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一共三个科目。 接下来看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科目:《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共两科。 再来看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科目:《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一共是三个科目。 最后看高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高级会计实务》,a科,对计算机、英语、论文的要求。 这些是一个会计在升级的路上遇到的小怪物。可见,会计贯穿始终,会计认证阶段叫《会计基础》,初级阶段叫《初级会计实务》,中级阶段叫《中级会计实务》,高级阶段叫《高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实务包含更多内容,不仅仅是会计内容),此外还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 这三项内容几乎构成了会计人员整个专业学习生涯,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会计学。对会计人员来说,会计往往意味着会计分录。 如果一个会计比别人更能为经济业务做“正确”的分录,就会觉得自己的水平更高,可见分录在会计心中的神圣地位。 这种现象在会计的中低级阶段尤为突出 但显然,低端会计占所有会计的90%以上,因此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现象。 能很好地运用财务管理知识的会计是少数,很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运用财务管理知识或者只用了一点点皮。会计人员运用的经济法规主要是税法,很多停留在申报、缴纳税款等日常税收工作中。 会计人员每天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学分录、做分录上,可以说是“一生为分录而生、一生为分录而死、一生为分录而奋斗”。 二、财务会计人员职业情况 在升级怪罪会计的路上,常常被会计折磨得死去活来。贷款、科目、分录、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等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填写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当参赛作品完成后,他们往往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这个月的报告可以做了。就像一个饥饿的旅行者,吃晚饭当然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会计升级的方法是学分录,学分录,学分录。那么,你认为老板应该为会计分录拉出的会计人员之间的差距付出多少考虑呢? 报告出来后,有的会计直接拿给老板,让老板自己看;好一点的会用各种比率的财务管理来衡量自己的报表,说哪个比率变了,然后提交;真正能根据报表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的会计人员少之又少。 这就是会计人员在报表使用上的升级玩怪之道。你认为老板应该为这条支路上开出的会计师之间的差距付出多少考虑? 有些会计更有权力。除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纳税外,还可以深度参与资金筹集、投资活动、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活动,发挥一定价值。大中型企业 一些行业内的财务总监和高级财务专业人士都能做到这一阶段。 好消息是,老板会为这条支路上打开的缺口付出更多的考虑。坏消息是,这种会计在整个集团中并不多见。比如乐视网的贾跃亭,可以算是这种算账。对于更多的财务人员来说,职业规划更多的是一种梦寐以求的谈资。 以上所说的就是财会人员升级打怪的内容和路径。那么,这条路是平坦快速还是充满坎坷荆棘?相信很多会计师都有后者的感觉。 三、财务会计人员薪酬水平 对于会计师提升奇路的前景,人力资源市场的估值是最好的评价标准,这从之前文章中提到的会计师薪酬调查中可见一斑:年薪10万以下的会计师、15万以下的会计师、20万以上的会计师。 这个数据意味着,即使我们拼尽全力升级打怪,未来也大概率会比刚入门的财会人员充三五桶以上。 四、财务会计人员证书永远考不完 就职称证书而言,财务会计人员可以考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而这些证书依次考完花了很多年、精力和时间。 从职业资格证书看,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参加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考试; 从水平评价类财务证书来看,财务会计人员可考管理会计师(CMA),可考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推出的管理会计师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能力培训认证项目; 从其他延伸的相关证书,还可以考资产评估师、各类外国注册会计师项目...... 看完你很可能会怒骂,TMD没完没了! 事实上,上述证书中很多内容是重叠的,有些证书其实是考试机构、培训机构推出的赚钱工具(这件事我改天再说)。 但为什么很多人乐此不疲呢?主要是因为这些不同 证书在内容、组织结构和侧重点上各不相同。加上媒体炒作,很多不明所以的人积极参加报名考试,希望学到更多“知识”,提升职场价值。 除了五花八门的财务证书,一些专家教授还推陈出新,在一些新名词的包装下大谈财务会计证书中的专业知识,玩起了新瓶装旧酒的游戏。例如,“金融思维”常被称为明目。但是,这些“专家教授”所说的金融思维,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而不是真正的金融思维!就像某某协会推出的“高级会计师”证书培训认证,其实讲的、考的都是“高级会计师”的内容,只不过是改变了知识点的组织方式,却颇具迷惑性!(注:“高级会计师”为虚构,有条件、有资源的机构可参照前期思路推出本项目。) 5.没有金融思维考再多证书也没用 如果图书馆比你聪明,你肯定不会承认;如果U盘比你聪明,你肯定不承认。那么,如果这个U盘有腿,跑来跑去,是不是比你聪明? 当然不是,它还是一个U盘。 一个不停考证、只会考证的财务会计,就像一个移动U盘,考完下一个证书占一点存储空间,考完下一个证书又占一点存储空间,没完没了,沉浸其中。 这些存储在大脑里的证书知识,就像存储在U盘里的数据。如果不能组织利用,这个人不就是一个移动U盘吗?你期望你的老板为一个移动U盘支付多少工资?你预计市场会给出什么样的定价?你期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如何将这些财务会计知识融会贯通,广泛应用于专业技能、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并从中受益?那就是掌握它的底层逻辑--金融思维。 《通用财务思维--人人都成为财务大师》一书指出,财务背后的思维和逻辑是通用的,企业 只是具体的应用对象,不是整体,而是现实中的会计人员将财务思维在企业中的应用视为整体,进行终身学习、研究和奉献。 什么是金融思维?财务思维是指运用财务理论和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一种脑力活动,而不是现实世界中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有缺陷的思维方式,也不是一个好的会计人员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中应该掌握的系统知识或思维方式。金融思维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金融思维告诉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配置资源、权衡得失、趋利避害。世界运行过程中的大量活动都是经济活动,有的还充满了得失判断和决策选择,但人们往往根据本能和条件反射作出反应。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用金融思维来解决。 只要满足追求某一目标并伴随着得失的情景条件,就是可以运用金融思维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行动、盈亏回顾和迭代优化的地方。回学乐佳看更多